已是霜降,本該結霜的時節,可連一場秋雨都沒完整地下過,也就去七都的那天午后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1-17
已是霜降,本該結霜的時節,可連一場秋雨都沒完整地下過,也就去七都的那天午后,意外地飄落了幾滴豆大的雨,將多日的燥熱和喧囂褪去了不少,就連天地之間也濕潤了許多,安靜了許多。
不知是許久沒見這彎深了腰的沉甸甸稻穗,還是那隨著風迎面而來的久違稻香;不知是那一碗蓋滿了芝麻的咸口熏豆茶,還是那一道道明媚著色彩的七都茶伴糕點,風起稻浪沙沙作著響,明明如同一部絢爛了百年的史詩,可為何我的眼里心里滿滿的全都是江南水鄉的似水柔情,就像那糯得化都化不開的七都土著軟語。
我以為被稱為“吃”都的美食,也如這片土地那般的原汁原味,不曾想那一宴的嘉年華,即使被提線木偶戲曲一次又一次拉進了時光隧道,明明每一味食材全都是土生土長,卻還是驚嘆江村跟這個5G時代的無縫鏈接。
前菜五福
被拌成了“撈起”的皮脆肉香的手撕,就是當地足了年的散養走地;那金桂飄落的啫喱里清晰可見的,就是當地才有的那口柔嫩鲃魚;那剔透的石榴包里藏著的,可是太湖養育的鮮美蝦蟹;還有餐前我吃了就停不下來的七都黑白豆干。裝進了寶盞的五點拼,就像走上了T臺的時裝秀,卻每一味都帶著七都才有的風味,仿佛在述說著七都的曾經與未來。
蝦籽大白魚
只是分得了一段去了兩邊骨刺的大白魚肚,卻霸占了大盤的大半,猜測著大白魚出水時一定不下十余斤之重,魚肚閃著白玉般溫潤的柔光,一看就知道從出水到上桌也不過短短的數小時,只是再簡單不過的調味后清蒸,蕞后撒上密密蝦籽,魚肉的細糯咸鮮就躍然齒間。
還有青檸焗的太湖頭號大蝦,只只肥厚快趕上小青龍的個頭,仰著頭翹著尾仿佛在述說著它的傲嬌;一盅莼鱸思羹,剔透著如出水芙蓉般的鱸魚細絲,還有嫩出了芽尖尖的莼菜,清清淺淺間將太湖的山清水綠美如畫生動演繹;
那一盅還在撲騰著熱氣的現拆太湖蟹粉頭米,蟹柳燴的那一口水嫩茭白,那口炒得碧綠生青的肥嫩水芹,當然還得來一籠大到5兩撐滿了膏的清水大閘蟹。
蕞后再來一鍋念想了很久的香青菜湯,色澤誘人,味道鮮美;還有那碗桂花飄香的酒釀甜湯……
蘇州七都,一個讓我去了還想再去,去越多或許會挖出越多驚喜的地方。
#繁星尋味上海灘##頭條曬圖大賽##秋日美食大賞# #今日餐桌美食分享# #爆料# #美食測評團# #美食品鑒官# #霜降食俗# #暖心暖畏的美食#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