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光:老北京的燒餅、油條早點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1-02
老北京的早點,曾經風靡大街小胡同。燒餅、油條,無論在哪里都能找到。其中,有兩種燒餅被稱為“馬蹄兒”和“驢蹄兒”。馬蹄兒燒餅薄而脆,沒有瓤兒,面上有少許白芝麻。當你夾上長圓形的油條時,它們會變得更加美味。要是改夾柔紅腴美的青醬肉,那就更是神仙的美味了。驢蹄兒燒餅則小而厚實,瓤兒飽滿,面上的芝麻也多。當冬令時節吃涮羊肉時,一定要佐以驢兒蹄燒餅,而不是馬蹄兒燒餅。這個習俗不知是何出處,但大概是因為食必以時的老北京時尚吧。
過去做小磨香油、芝麻醬的作坊,特別注重火候與工藝。在附近有油坊的街區,會聞到香味十里遠。拿小磨芝麻醬烙出的燒餅是格外的香。芝麻醬燒餅比馬兒蹄燒餅還要大點兒,夾東西吃得把瓤兒掏出來,要素吃,可夾雪里紅炒黃豆芽、葷吃,可夾豬頭肉、醬肉、羊雜碎。吊爐燒餅是北京的特產。白泥做的爐子,一根鐵鏈吊在墻上,吊爐烤出來的燒餅外脆里柔軟,噴香勁道。跟燒餅有一比的是一樣叫“羅絲轉兒”的爐食。羅絲轉兒個比芝麻醬燒餅略大,層兒也多,就是兩面全不帶芝麻。牛街的“聚寶源”羊肉鋪帶賣的羅絲轉兒頗負盛名(過去羊肉鋪也賣包子)。
說到油條,那花樣就更多了,有:長套環兒、圓套環兒、小套環兒、焦圈兒等等,小套環是正宗夾馬蹄兒燒餅吃的。除了油條,還有油餅,糖油餅、糖三聯兒(三個圓骨朵相連)薄脆。這薄脆是把油面搟成長方形,下油鍋一炸,薄可透明,泡豆漿粳米粥吃另有味道。發面火燒、牛舌餅,也全能夾油條油餅吃。小火燒夾焦酥脆的小套環兒更是年青人的最愛。
(轉自新浪博客:清逸齋主)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