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太倉不大,但有兩樣美食,還真的讓我想起來就流口水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fā)布時間:2024-12-23
盡管太倉市面積不大,但這里卻有兩道美食讓我難以忘懷。
首先是雙鳳羊肉面。無論哪家館子我都是常客。在我看來,這里的羊肉面沒有不好吃的,每家的味道雖略有不同,但卻都同樣美味,一碗20元左右的面條配上大塊鮮嫩多汁的羊肉,讓人吃起來特別滿足。
其次是太倉的肉松骨頭。盡管價格不菲,但它那濃郁透骨的醬香味、筋道可口的貼骨肉以及咸中帶甜的獨特口感,都令人回味無窮。
今天實在饞得不行,在上班時間偷偷跑到古松弄買了一些倪鴻順的肉松骨頭。兩塊大約90元!這家店看似不起眼,并且很難想象它竟然有100多年的歷史…據(jù)說從道光年間起,這家店鋪就開始制作肉松骨頭了,除了眾所周知的一些特殊時期外,一直都沒有中斷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第五代傳承了。
所謂的肉松骨并不是給肉按摩的意思。太倉盛產什么?答案是肉松!以前做肉松時,都是直接從豬胴體上卸下瘦肉作為原料。那么骨頭怎么辦呢?
于是聰明的太倉人便將這些骨頭醬制一番,煮得十分入味。一根骨頭就能下一瓶黃酒,味道真是絕妙無比。
制作肉松骨其實并不復雜。首先,要選擇肉厚的地方切兩刀,并在清水中浸泡至少一兩個小時以去除血水。接著放入大鍋中加入香料和清水煮開后撇去浮沫,等到八成熟時撈出,再放到醬料鍋里連著醬制幾個小時。
整塊的肉松骨頭表面烏黑發(fā)亮,湯汁已經(jīng)凝固成凍狀,冷食是它最佳的狀態(tài)。可以先掰下一塊放入嘴里慢慢品嘗,那濃郁的味道令人陶醉;接著就可以抱著骨頭大口啃食了,直到把關節(jié)上的脆骨都徹底啃干凈為止。
吃完之后千萬不要扔掉,在會過日子的人看來,連骨頭都是寶物。明天我要去買兩根冬筍,去皮切片后與骨頭一起燉煮一鍋湯,一定要將所有精華榨取干凈才罷休!
太倉,這位明末清初文學家張溥的故鄉(xiāng),真的讓我深感喜愛。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