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山村的最后客味傳承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4-12-16
探尋浙西深處的客家風味。
1. 若非品嘗過木桶烏飯團,我恐怕難以意識到開化的美食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客家元素。
2. 各位觀眾,現在請跟隨我們的腳步走進開化內部八大菜系之旅的第三站——中村客家派美食。在開化的三十六都,每個都域都有一脈水源貫穿。相傳,往昔歲月里,幾乎每處水源頭都有古客家人的足跡。
3. 回憶起兒時,家中的百歲老人總是教導我:昔日十里八鄉的地主豪族居住的是贛派飛角磚墻院落,行商富戶則居于徽派白墻馬頭屋中,縣城的官宦人家偏愛蘇派廊榭江南風格的庭院,而山中的煙民則住在客家環形土堡。這些土堡內設有瞭望臺和碉樓,周圍還有烘煙草的高腳煙房。當然,山里的客家人也形成了贛閩混合的建筑群落。
4. 今天我們不深入探討浙西客家的復雜歷史,而是講述客家文化與開化美食之間的故事。鏡頭前的這位男士,我稱他為老邱,他是地地道道的深山客家人。他的祖先歷經多次戰亂,卻未曾想到他求學時需黎明即起,徒步十里山路。成家立業后,他購置了這所小學,并與妻子共同致力于研發烏飯美食。他們開設的畬情農莊特色菜包括什錦烏飯、烏飯鍋巴、烏飯氣糕、烏飯粽子和竹筒烏飯。在適季時,這里也能品嘗到正宗的喇叭豆腐。
5. 客家美食注重汲取山珍美味,如紅菇湯、黃精湯瓶雞等都是禁食野味后最接近自然生態的食材。然而,客家民族實際上是漢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群體,許多山中的客家人實際上已經是漢族山民的后裔,因此他們也喜愛開化本地的菜干燉豆腐、小溪雜魚和水燒蟄鱉。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甚至忘記了曾在深山中居住千年的歷史。
6. 或許有一天,我們的后代會問: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向何方?研學之旅或許能解答一些表面的問題,但真正的答案卻可能因為忽視而隨時光逝去,最終被塵封在歷史的塵埃中。
7. 在下一期節目中,我們將繼續追尋芹陽的風味,探尋老開化消失的六十道宴席菜,重新描繪出開化菜的原始風貌。敬請期待!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