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微涼,走進渾源人的糕點情結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4-12-13
初冬時節,微涼的空氣中總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軟糯香甜的糕點。雖然我出生在渾源南山,從小就不太習慣吃糕,更不喜歡那種粘膩的感覺。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工作地點的變化,在川區鄉鎮工作的日子里,我對糕產生了別樣的情愫。每餐食堂里都會有一盆素糕,它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了適應這種飲食習慣,我努力嘗試著吃糕,并漸漸地愛上了它那獨特的口感。
在忙碌的工作中,加班和值班成為常態,這時候渾源的糕館就成了快速填飽肚子的最佳選擇。這些簡樸的小店通常沒有招牌,僅用幾張餐桌餐椅布置而成,吸引了不少農民工前來用餐。經濟實惠且味道不錯,這讓我對吃糕的習慣更加根深蒂固。
說到“三大糕館”,它們的獨特魅力在于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燴菜。主要食材包括土豆和豆腐,以及一些黃豆芽。這些材料經過長時間慢燉,不僅讓土豆變得綿軟香糯,還賦予了渾源特有的豆腐一種獨特的口感,這種味道只有本地人才能深刻體會。
而在另一口鍋里,蒸騰著熱氣的黃糕則等待著食客們的青睞。淋上一層麻油后,它們呈現出金黃色、光澤誘人且富有彈性的質感。看到這些,喉嚨不由自主地蠕動起來,“三大,燴菜、糕,加肉、雞蛋”,這樣的呼喚聲中蘊含了對美食最簡單的渴望。
一碗熱騰騰的燴菜盛放在碗里,再加入燉好的肉塊和鹵蛋,淋上辣椒油和陳醋,并撒上新鮮蔥花。將山藥和雞蛋搗碎與豆腐肉混合在一起,湯汁恰到好處,香氣撲鼻而來。用筷子夾起一塊黃糕放入其中,大口咀嚼后吞咽下去,“咕咚”一聲響動中,美妙的滋味在口中回蕩。
吃糕已經深深融入了渾源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習俗。這種硬核的飲食方式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需求,還影響著當地居民的性格和情感表達。對于許多人來說,一頓美味的糕不僅是心靈上的慰藉,更是一種傳承已久的精神食糧。
于是,在這樣平凡的日子里,“走,吃糕去……”成了人們最直接而溫暖的愿望。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