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些老破小小區,幾十年不拆遷,住著一群不愿搬走的人!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4-12-02
在濟南的一些住宅區域中,確實存在著一些條件相對較差的社區,它們被形容為老舊且缺乏更新。盡管這些地方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帶,但似乎已被時代遺忘,多年未進行任何形式的改造或拆除。今天我將列舉出十個這樣的例子,讓大家看看這些區域的現狀是否還能滿足居住需求。
首先,是明湖小區,它坐落在泉城路和大明湖之間的優越地段。然而,這里的住宅內部布局獨特且不符合現代審美,數十年來未有改變(如圖一所示)。
其次,柳行小區緊鄰鐵路線,歷經四十年的歲月,依然保持著原有的模樣,周邊環境較為雜亂。盡管靠近城中村,但居住體驗可能并不理想(參見圖二)。
再來是趵突泉小區,它臨近繁華的泉城廣場、著名的趵突泉和齊魯醫院,然而房屋老舊且樓層高,道路狹窄,停車困難,整體環境不盡如人意(參考圖三)。
正覺寺小區,隱藏在泉城廣場南側高樓的背后,位置優越但缺乏管理,老破小的狀況依然存在,環境臟亂差(如圖四所示)。 以上幾個社區似乎都陷入了長久無拆遷或改造的狀態,像是被時代遺忘。
佛山苑小區是濟南早期大型住宅區之一,位于銀座商廈附近。盡管在90年代初頗受歡迎,但如今的戶型已不再符合現代居住需求,許多住戶選擇搬離(如圖五所示)。
甸柳莊小區是一個規模較大的老舊社區,雖然學區條件尚可,但對于日常生活來說卻并不理想(參見圖六)。
樂山小區,雖然享有南上山的優質教育資源,但其老破小的建筑和較高的房價(約3萬/平),讓人們在衡量是否為子女上學而選擇這里時需要權衡(參考圖七)。
白馬山小區的學區一般且環境較差,缺乏更新,長時間未見任何改變,顯得有些冷清(如圖八所示)。
藏家屯小區和聯四路,盡管周邊區域已有部分改造,但這里依舊保持著90年代的模樣。其中,聯四路因道路狹窄而常發生交通堵塞,且周圍城中村較多,整體狀況堪憂(參見圖九)。
天東小區和半邊巷則位于火車站附近,地理位置優越,卻充斥著老舊建筑,缺乏優質教育資源,甚至還有平房,作為城市的門戶地帶,其改造進程似乎停滯不前(如圖十所示)。 對于這些區域的居住價值,我建議謹慎考慮。盡管有些地方價格相對較低,但可能不會帶來房價上漲。除了上述提到的,例如長盛小區和十畝園等也存在類似問題。由于篇幅限制,更多內容我會在后續更新中繼續探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其他值得留意的區域。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