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陜州地坑院:探秘古老恒溫住宅與獨特穿山灶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4-11-23
河南三門峽市陜州區的地坑院頗負盛名,該區東凡塬、張村塬、張汴塬等高臺平原上,眾多村民仍舊居住在地坑院內。其中,位于張汴鄉北營村的區域地坑院分布尤為密集。此外,西張村鎮的廟上村也擁有眾多地坑院。這種古老而神奇的住宅形式,蘊含著黃土高原深厚的傳統民居文化。
地坑院以其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抗風隔音等特性著稱,冬季窯內溫度可維持在10攝氏度以上,夏季則基本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被譽為“天然空調,恒溫住宅”。踏入北營村或廟上村,你會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景象:“只聞雞鳴犬吠、人聲笑語,卻不見村舍房屋”。
地坑院的建造過程分為四個步驟:挖坑、鑿洞、蓋頂、裝飾。傳統地坑院建造技藝需考慮“山有去脈,水有流向,土有層紋”等多種營造經驗,充分展現了古人的卓越智慧。目前,陜州區類似村莊尚存200余個,共計地坑院12000余座,其中保存最完整、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座已有300多年。
在陜州的地坑院內,還有一種獨特的“穿山灶”。這種爐灶呈斜坡狀向上延伸,灶心相通。根據熱氣上升的原理,依次開設九個灶孔,可同時烹飪九個鍋具。隨著高度的增加,爐溫逐漸降低。人們根據火候和爐溫烹制地坑院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充分利用了熱能,可實現多個鍋具同時操作,體現了生活在地坑院的人們的生活智慧。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