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順德美食緣深,非僅因小吃情深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5|發布時間:2024-11-22
深感與順德緣分匪淺,仿佛天生便對這里的風土人情情有獨鐘,尤其是對順德的小吃,更是心懷向往,自詡為有緣之人。
順德的經典美食非雙皮奶、姜撞奶莫屬,風味獨特,據說還有美顏的功效,不僅口感美妙。嶺南地區的牛肉以水牛為主,與北方的黃牛肉有何區別,我并不十分清楚。制作雙皮奶和姜撞奶,一定要選用水牛奶,其質地柔滑細膩,與眾不同。我想當然地發揮了自己的見解,認為黃牛肉顏色偏黃而不白,可能會影響奶的顏色,而水牛肉則肉質鮮嫩,更加增添口感的美妙,因此非水牛奶不足以與之相配。偶然看到一篇報道,已經不再是牛耕的年代了,水牛的養殖逐漸減少,水牛奶也越來越稀缺,雙皮奶的前景堪憂。當然,如果沒有水牛奶,還可以選擇其他奶源,只是味道略遜一籌。如今,食材問題不僅僅是水牛奶,耕地面積日益縮小,耕者數量減少,但糧食產量卻逐年增加,進口量也在不斷增加,進口量的增長無疑是真實的。
欣賞美食不應過于關注現實,以免影響食欲,現在讓我們回到主題。實際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雙皮奶,而是盲公餅、西樵山大餅和磞砂(正確讀音應為兩字都是蟲字邊)。
盲公餅是由清代一位名叫何聲朝的盲人首創,因此得名。何聲朝是一位算命先生,他的客人大多是婦女和兒童,而小孩好動又容易哭鬧,這往往會影響他們的卦象。于是,他利用飯焦(鍋巴),摻入花生、芝麻等磨碎的材料,再用精腌肥肉為餡,制成比銅幣略大的小餅,售價低廉,目的是讓小孩有吃而不鬧,讓大人可以安心求神問卜。沒想到這種餅香脆可口,嘗過的人贊不絕口,漸漸地,越來越多不看卦象的人也來買餅。這位無意的盲公先生竟然因為制作餅而聞名。盲公餅有些類似于我們過年自制的炒米餅,只是做法更為精良,而且有肉餡。
西樵大餅體積龐大,重達兩斤的大餅和半斤的小餅都十分常見,名副其實的大餅。與盲公餅相反的是,西樵大餅大者超大,小者袖珍。口感也是截然不同,盲公餅硬脆,而西樵大餅松軟。色澤雪白,略透微黃,入口綿軟香滑,細膩可口,堪比雞蛋糕。西樵大餅的出現同樣是無心之得。明人方獻夫是佛山人,一天早上上朝時廚子起床晚了,案上只有發酵好的面團,他靈機一動,叫廚子在面團中加入雞蛋和糖揉勻,做成大餅烤熟,竟然十分松軟可口,非常美味。方獻夫退休回鄉后,在西樵山隱居,并將制作方法傳授給了當地百姓,當地人用西樵山的泉水做出的大餅質量更佳,因此得名西樵大餅。
磞砂形狀像蝴蝶,順德人稱之為磞砂。色澤金黃,質地酥脆,一咬即散,咸香甘甜,非常有特色,也非常美味。磞砂的故事不如前兩者那么有名,首創于清光緒八年,縣城東門外的“成記”老鋪。最初是脆硬薄片,后來李禧制作的蹦砂又厚又脆,甘香酥脆,風味獨特而受到推崇,李禧記因此成名,一直延續至今。推測成記的做法可能類似于現在的牛耳朵。
西樵大餅和盲公餅實際上是佛山的特產,而磞砂才是地道順德小吃。如今,順德并入佛山,雖然有了佛性,但人們更喜愛生而順行有德,因此合稱順德美食。順德的美食還有很多,如均安蒸豬等,此處不一一列舉。
2024-10-26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