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天:告別延綏,致敬榆林!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4-10-03
夏日自駕探索:明長城第118天,走進榆林衛老城與鎮北臺
在明媚的夏日里,我們的自駕旅程來到了明長城的第118天,這次的目的地是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榆林。我們首先探訪了榆林衛老城(見圖1至3),這里保留著古樸的氣息和獨特的生活韻味。
早晨,在老城鼓樓附近的紅紅包子店享用了一頓地道的當地早餐,大包子足足是我平時食量的一倍,飽含了百姓的淳樸熱情。接著,我們從南城門眺望凌霄塔,這是一座見證了榆林衛城歷史變遷的古老建筑。而城北的鎮北臺(圖4至6)更是不容錯過的歷史遺跡,它矗立在山巔,與南邊的凌霄塔形成了一南一北的壯觀景象,被譽為“南塔北臺”。
了解榆林衛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初年,隨著明代邊防體系的建立,這里逐漸發展起來。到了正統七年,守將王禎改建了榆林堡,城墻高度達到了二丈五尺。隨后在成化年間,都御史王銳和余子俊先后對衛城進行了建設與擴建,使得延綏鎮治所遷移到此,成為了明朝九邊重鎮之一的“榆林鎮”。經過多次整修和擴建,直到萬歷初年,榆林衛城才達到現在的規模,奠定了今日榆林作為地級市的基礎。
在今天的行程中,我們特意來到了游客必去的鎮北臺(見圖7),這座建于1607年的軍事要塞是延綏鎮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鎮北臺呈正方形,共四層,磚石結構,占地5000平方米。每層都有石階可登,臺體依山而立,氣勢雄偉。我這次終于明白了它的歷史作用:最初是作為接待北元部落進貢的場所,后來也成為漢蒙交易馬匹的重要市場。
另一處值得一游的是歸德堡(見圖8),位于市區20公里外,坐落在三面環溝、一面傍水的山梁上。城堡呈簸箕狀,西臨西包公路,東高西低的地勢使得其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據《榆林府志》記載,歸德堡建于成化年間,后在嘉靖和萬歷時期進行過多次修繕。這里曾駐扎過大量軍丁,并設有城隍廟等設施,如今雖然城墻裸露,但依然能感受到歷史的痕跡。
夏日自駕的旅程還在繼續,我們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期待,探索著長城沿線的每一處瑰寶。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們在旅行中感受古老與現代的交融,體驗不一樣的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