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廣西金秀瑤族傳統美食:腌制奧秘與文化傳承——鲊肉的醇香之旅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4-09-09
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的美食寶藏:鲊肉
作者:陳秋霞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瑤族自治縣的深山中,有一種傳統美食正在悄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這就是金秀瑤族的鲊肉。這道菜肴以其淳樸的“瑤味”和獨特的制作工藝而聞名于世。
當譚芝禎打開一個已經封存了八個月的壇子,揭開覆蓋其上的竹葉時,一股濃郁的咸香味迎面撲來。這便是金秀瑤族的鲊肉,它外表或許并不出眾,但卻是當地最地道的美食之一。
在瑤族的傳統中,有“瑤不離鲊”的說法,意味著鲊肉是瑤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道菜肴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當客人來到瑤族人家時,主人的桌上若能奉上一碟油光發亮的鲊肉,那便是最高的待客禮遇。
腌制的鲊肉,短則數月,長則數年,隨著時間的沉淀,其香味愈發濃郁。一旦出壇,簡單的烹飪方式就能將這份美味呈現出來。每一口鲊肉都香脆而不膩,咸鮮的味道在口中久久回蕩。
金秀瑤族自治縣位于廣西來賓市,是大瑤山腹地的一部分,常年氣候涼爽,為鲊肉的發酵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的鲊肉腌制技藝已經被列入廣西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譚芝禎作為土生土長的金秀瑤家人,同時也是這項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她對鲊肉的熱愛和堅持不言而喻。
在譚芝禎的作坊里,可以看到倒置著許多裝滿鲊肉的壇子,以及貨架上擺放著的真空包裝成品。隨著金秀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對這道美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得當地鲊肉的需求日益增長。譚芝禎計劃將鲊肉制作成小壇包裝,以方便游客攜帶和分享。
鲊肉的制作工藝雖然看似簡單,但每一步都蘊含著深厚的學問。從選擇新鮮的土豬肉到控制食鹽的用量,每個細節都需要精心對待。特別是炒制大米作為鲊粉的過程,更是考驗制作者的經驗和耐心。只有掌握了這些技巧,才能確保每一壇鲊肉都能達到最佳的口感。
除了對美食的追求,鲊肉的腌制也是一種鄉愁的體現。譚芝禎不僅將這項技藝傳授給女兒和徒弟們,還與學校合作,參加各種美食比賽和展覽,甚至嘗試通過直播等方式,向更多人展示這道瑤家傳統的美食,希望將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下去。
金秀瑤族的鲊肉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傳承。每一口鲊肉的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鲊肉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美食愛好者的目光。
【編輯:李巖】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