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欖的制作橄欖揭秘:蘿崗山區白欖與烏欖的獨特魅力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4-09-09
雞公欖,分辣味與無辣兩種。那么,你是否了解雞公欖是由哪種橄欖制成的呢?
曾赴蘿崗山區一游,目睹了山間遍植的橄欖樹,其中以白欖為多,隨手可得。烏欖雖見,卻較為罕見,僅此一顆,且因樹高難以攀爬,未能采摘。
如今,蘿崗已并入黃埔區。實際上,現今所謂的蘿崗僅剩下香雪地區,我依舊習慣將原蘿崗地域稱作蘿崗,而將黃埔地區稱為黃埔。這種習慣似乎已根深蒂固。
在90年代以前,蘿崗居民以種植水果為生,除蘿崗橙(現已消失)外,橄欖和青梅是廣泛種植的水果。時至今日,著名的徒步路線(如牛木線、木強水庫環線)沿途仍可見眾多橄欖樹,正值此季,滿山遍野的橄欖散發著獨特的香氣。
2000年之后,蘿崗本地居民紛紛“洗腳上田”,山上水果鮮有人打理,橄欖樹也漸漸荒廢。任由橄欖落地,不拾起總覺得是一種浪費。
雞公欖,一般以白橄欖為原料,有甜、咸、辣之分。甜的稱為和順欖,咸的是甘草欖,辣的是辣椒欖。雞公欖口感清甜爽脆,回味悠長,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糖果,也是許多廣州老人兒時的美好回憶。
對于蘿崗本地居民而言,烏欖尤為受歡迎。新鮮烏欖摘下后,以熱水浸泡至軟,剝開外皮,青黃色的肉質香氣撲鼻,再蘸上白砂糖,口感獨特。我們喜歡將烏欖腌制為“欖角”,便于長期保存,可用于蒸排骨或皖魚,許多老廣都喜愛此道菜。
橄欖全身都是寶,欖肉美味可口,欖核獨具趣味。小時候就收集了許多欖核,有些藝術大師將其雕刻成核雕,還記得小學有一篇名為《核雕記》的課文。
如今,中秋佳節臨近,老廣們喜食的五仁月餅中,“一仁”即為“欖核仁”。
收欖核!收欖核!昔日街頭巷尾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似乎已經久違了。
你更喜歡白欖還是烏欖呢?甜、咸、辣各具特色。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