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識局史記·項羽本紀中所出的成語及小故事彘肩斗酒(zhiji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3-07
【探尋《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成語及趣味故事】“彘肩斗酒”(zhì jiān dòu jiǔ)一語雙關,既描繪出英雄氣概,又形容豪情壯志。回溯至公元前208年,項羽領兵40萬奔赴咸陽,在鴻門宴上,項伯邀請劉邦赴宴。宴會上,項羽安排項莊舞劍助興,意圖趁機除掉劉邦。樊噲挺身而出保護劉邦,項羽對其勇敢的行為大加贊賞,贈予他狗肉和美酒。樊噲拔劍切肉而食,趁此機會,劉邦成功逃離鴻門。
《鴻門宴》作為《史記·項羽本紀》中的經典篇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亦出自于此。

在“彘肩斗酒”中,“生彘肩”一詞的含義并非一目了然。實際上,“生”在這里既可以理解為肥美多汁,又可解釋為未食先留。這體現了項羽對樊噲的極大尊重,為何如此說呢?
項羽與劉邦均為楚人,楚文化異于中原,飲食習俗偏向南蠻東夷,即少數民族地區。在少數民族中,最高禮節是讓客人“茹毛飲血”。項羽性格直率坦誠,對樊噲的出現并未過多詢問原因,僅憑其救主的行為,便對其產生了深厚的敬意。他視樊噲為壯士,以最高禮節待之,展現了西楚霸王的真誠。
令人感慨的是,這樣的英雄最終卻自刎于烏江,留下了一段傳奇故事。然而,二千多年來,后人依然對他敬仰有加,原因或許就在于此吧。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