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感覺,這個社會缺乏的是“教養”?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9|發布時間:2025-01-06
越來越感覺這個社會缺的不是知識,也不是什么干貨?缺的是教養,教養這個東西呀,要么是原生態家庭帶來的,要么是先天的骨子里就壞,胎帶的,要么就是缺失一種營養,那就是對國學文化傳承的撕裂!
大家可以做一個測試:去問一問身邊的80后和90后和00后,你問他們是否喜歡國學歷史哲學?喜歡到什么程度?你再去觀察,得到的反饋可能讓你大吃一驚。
先說說家庭因素對教養的影響吧,不少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教養形成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舉止、言語談吐,無形中都在塑造著他們的價值觀。那些從小讀書、重視傳統教育的家庭,往往能培養出更有教養的孩子。
當然,這并不是說先天因素就不重要。有些孩子天生就脾氣好,為人處世彬彬有禮,這和他們的性格、天性不無關聯。但別忘了,"先天"的好壞并不是決定一切的鐵律,后天的教育和環境同樣能造成巨大的影響。
而當代青年對國學文化傳承的態度,更是引起了很多爭議。據相關調查,大部分年輕人對國學的態度還是比較淡漠的。他們更關注網絡流行文化,對唐詩宋詞、論語孟子等傳統經典知之甚少。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損失。
比如我有個朋友,他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大學畢業后一直混跡外企,英語流利,但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卻一知半解。前不久聚會,我隨口吟了句李白的詩,他卻一臉茫然,反問我"這是誰寫的"。當時我就暗自嘆息:國學的傳承,真的變得岌岌可危了嗎?
但是,我想到也有許多80后、90后甚至00后,他們對國學的熱愛絲毫不輸給老年人。他們會在周末去上書法課、國畫課,會在業余時間潛心研究四書五經,就是想更深切地感受國學的魅力。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文化傳承的希望。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是怎么看的呢?是覺得國學沒落不可逆轉,還是覺得我們可以通過努力發揚光大?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你們的觀點。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我認為這個話題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畢竟,無論時代怎樣變遷,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和修養,始終值得我們銘記于心。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