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學入門:深入淺析比喻的藝術與技巧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7|發布時間:2024-12-31
一、知識構建
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通過將甲事物與乙事物的相似點進行比較,來描述或解釋乙事物。在比喻中,甲事物被稱為本體,乙事物被稱為喻體。為了構成一個有效的比喻,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但它們在某方面的特征應該具有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主要體現在形式上(形似)和內涵上(神似),是作者的主觀感受而非客觀事實的直接反映。
在分析比喻句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 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
- 數量上的相似性
- 程度上的相似性
- 效果上的相似性
- 形狀上的相似性
- 熟悉度上的相似性
- 聲音上的相似性
- 粘稠度上的相似性
- 硬度或質地上的相似性等。
二、技法點撥
- 規范答題:
- 分點答題
- 明確指出本體和喻體
- 尋找相似性
- 聯系上下文,不脫離語境
2、答題步驟:
- 找出比喻句的本體和喻體,明確相似性;
- 在本體的數量、程度、顏色、聲音、狀態、特征等方面與喻體的相應方面進行比較,通常有兩個相似點。
三、鞏固練習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 十月末夜晚的閩西山區,重巒疊嶂潑墨一般,與漆黑的夜融為一體。不知有多少道彎的山路,猶如一條幽靈般的長蛇,無聲無息地蜿蜒向前。長途跋涉讓我有些勞累,而靈蛇山又不知何時抵達,在車流緩緩前行時,宛若一條黏稠的河,不知不覺中,我發現已經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
- 比喻句分析:
①將山路(本體)比作黏稠的河(喻體),體現了比喻的相似性;
- ②山路的蜿蜒形狀與河流的流動形態相似;
- ③車流行駛緩慢的狀態和因雜質而粘稠的河水流動緩慢的情形相似。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 早期的風箏制作十分簡單,用竹蔑做骨架,貼上素絹或白紙,結好線繩,便可放飛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箏的制作技藝不斷爐火純青,樣式也逐漸豐富起來,從動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風箏于是有了很強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有些風箏還安裝了聲響裝置,如著名的“板鷂”風箏,通體安裝笛哨,少則數十個,多則成百上千。放飛時百哨齊鳴,宛若空中交響樂,具有獨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風箏的趣味性。
- 比喻句分析:
①將放飛風箏時百哨齊鳴的聲音(本體)比作交響樂(喻體),體現了比喻的相似性;
- ②放飛風箏時哨音齊鳴,交響樂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在聲音的合奏上相似;
- ③交響樂具有很高的魅力,笛哨聲也獨具特色,二者的吸引力相似。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 我決定步行回家,我喜歡走夜路,何況此時夜涼如冰,我越過立交橋,走進了二環路西側人行道,這條環路是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紅塵萬丈,車流緩緩,永遠像一條黏稠的河。不知不覺,我發現已經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
- 比喻句分析:
①將塞車的路(本體)比作黏稠的河(喻體),體現了比喻的相似性;
- ②路的形狀與河流的流動形態相似;
- ③車流緩慢的狀態和因雜質而粘稠的河水流動緩慢的情形相似。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 不知不覺,我發現已經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
- 比喻句分析:
①將店里的門釘肉餅(本體)比作門釘(喻體),體現了比喻的相似性;
- ②肉餅的形狀與門釘的外觀相似;
- ③肉餅的味道和口感與人們期待的門釘的美味相似。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