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致的品茗之法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3|發布時間:2024-07-23
探索古代飲茶之道:古人與現代有何不同?
我們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古人以特定的方式飲茶,但其實這并非古人的真正飲茶習慣。"喝茶"一詞后加了雙引號,這是因為早期的流行方式是“吃茶”,直到某位歷史人物的出現才轉變成如今的飲用方法。
從唐朝開始,古人主要采用煎茶法,即將茶餅磨碎,加入燒開的水和適量的鹽煮制。這一過程將茶粉與沸水結合,最終供人品飲。
除了煎茶之外,庵茶和煮茶也是當時常見的飲茶方式。庵茶類似于煎茶,茶葉被搗碎后煎煮,再經過干燥、搗碎等步驟,最后置于瓶中,以開水沖泡飲用;而煮茶則在熱水中加入蔥、姜、棗等調味料與茶一同烹煮。
進入宋朝,飲茶方式有了新的變化。點茶法開始流行,它同樣涉及將茶餅磨成粉末,并將其倒入茶碗中,通過多次加水和不斷攪拌,直至形成乳白色的茶湯。這一過程既復雜又有趣,但卻費時費力。
宋朝還有一項名為“分茶”的泡茶游戲,即在點好茶后,不斷地擊拂茶湯表面,以形成文字或圖案,這雖已失傳,但通過其他方法仍能體驗其獨特魅力。
明朝時期,朱元璋的一紙法令推動了飲茶方式的革新。廢除團茶,提倡散茶,簡化泡茶流程,并將“吃茶”轉變為“喝茶”。從此以后,古人的飲茶習慣與現代人所熟知的方式大體相似。期間六大茶類逐漸普及,取代了早期類似蒸青綠茶的茶餅。
你是否對嘗試古代不同時期的飲茶方式感興趣?記得點贊關注哦!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