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馬的趣味冷知識:你不知道的動物趣事!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9|發(fā)布時間:2025-02-11
##探尋馬的趣味知識點##
我國地大物博,地形地貌多樣,歷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將“馬”視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廣泛應用于軍事、運動、通訊和日常生活等領域。特別是在陸上交通不發(fā)達的時期,人們主要依賴馬來傳遞公文、軍事情報、運輸物資以及參與戰(zhàn)斗。從漢代開始,馬術表演和體育比賽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在唐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在冷兵器時代,“馬”是武將們的重要伙伴,如三國時期的呂布騎“赤兔馬”、劉備乘“的盧馬”,西漢霸王項羽的“烏騅馬”等,都與著名的歷史人物緊密相連,留下了令人難忘的故事。
“南方乘船,北方騎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特色,北方的居民比南方的居民更了解馬的特點和習性。
我曾服役于馴馬隊,養(yǎng)過一年多的馬,對此略有所知。例如,馬沒有夜草就無法長得健壯,喂草時要注意“草不過寸”,即不能讓草超過一寸高。此外,馬具有戀群性、恐懼性、模仿性和馴服性等特性。馬的蹄子需要釘上鐵掌才能行走較遠的距離,否則會使蹄子變形甚至腐爛。人怕打泡,馬則怕被打在背上,因此每天都要給馬刷毛,理順馬毛以便裝上馬鞍。馬的承重能力大約是其體重的三分之一。老馬識途,能夠記住走過的路。在軍隊中,馬是戰(zhàn)士們的無聲戰(zhàn)友,它們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通過外在表現(xiàn)反映出來,如思念伴侶時會不斷刨地、驚恐時兩耳豎立、高興時會昂首揚尾發(fā)出嘶叫等。養(yǎng)馬人需要熟悉并了解這些特性。
此外,馬需要佩戴籠頭,出行時要使用鎖口銜鐵才能更好地駕馭和聽從指揮。如果沒有籠頭和僵繩,馬就會變成脫韁的野馬。馬與養(yǎng)育人之間會產(chǎn)生深厚的感情,有時甚至會有難以想象的保護主人的舉動。這是我個人的體會。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