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頭條歷史冷知識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9|發布時間:2024-12-11
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右相李林甫權勢滔天,幾乎無人能敵。他僅對唐玄宗和太子有所忌憚之外,其余朝臣均不敢與其抗衡。而左相雖低調行事,但在面對右相時亦顯遜色。
古代社會對于尊卑有著一套獨特的評判標準,董勛在《答禮》中提到,“職位高者位列上首,被稱作‘右’;地位低者則排于后方,稱為‘左’。”因此,“左遷”常用于描述官員降職或被貶的情況。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了藺相如成功完成“完璧歸趙”的使命之后,趙王對他委以重任,將其任命為上卿,并且其地位在廉頗之上,“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這里的“右”指的是更高的職位。
由此可見,在《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中,右相的權勢確實超越了左相。
唐代學者孔穎達在其注疏中提到:“人有左右兩旁,右手靈活方便,代表主動和主導;左手相對笨拙,則象征被動與從屬。”因此,“意見不一致”可以解釋為“觀點相左”,而“旁門左道”則是對非正統事物的貶義表達。
這種觀念甚至在現代醫學中也有體現。通常人的左腦比右腦更為發達,且控制著右手的動作。
古代朝堂禮儀講究以面向南背向北為尊貴,其中東側被稱為“左”,西側則稱作“右”。因此,“江左”即是指江東地區。“左”在公眾場合中象征更高地位。顧炎武的《日知錄》中有記載:“古人的座位安排以面朝東方最為尊貴,宗廟里太祖的位置面向東方;而在交際禮儀上,賓客坐東為主人西為賓。
然而,在乘車出行的情境下,規矩有所不同,古代乘車時左邊被視為尊位。《信陵君竊符救趙》一文中提到,“公子在車上安排好了座位后,親自迎接夷門候生,并將車上的左座留給了他”。這里的“虛左”即是指空出左側的位置以示尊敬。
駕車出行時坐于左邊的習俗源自商代禮制。《詩經·魯頌·腿宮》中鄭箋提到,“按照戰車的規定,左手持弓者最為重要。”這說明射手在車隊中的地位最高。
因此,《周禮》將“射箭”納入了六藝之一,并且成為了現代體育課的起源。“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意思是通過射箭可以培養道德品質。所以,在乘車時的位置安排上,射手無疑占據著最尊貴的地位。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