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國首部傳記體史書的璀璨瑰寶與西漢大家的深邃洞察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9|發布時間:2024-07-20
《史記》——中國首部傳記體史書的瑰寶
《史記》是一部跨越上自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代的宏大歷史記載,總括三千余年的歲月滄桑。此書由司馬遷撰寫,他以卓越的史識,呈現了“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的深邃洞察。全書結構巧妙,包括十二本紀(記錄帝王政績)、三十世家(敘述諸侯國及漢代勛貴的興衰)、七十列傳(以人臣為主,記錄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以及八書(涉及各種典章制度的記述,如禮、樂、音律、歷法等)。這部作品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字子長,生于夏陽龍門(今陜西韓城南),是我國西漢時期杰出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生活在一個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時代。年幼時,司馬遷隨父親至長安,受益于老博士伏生和大儒孔安國的教誨。大約二十歲時,他開始游歷各地,增長見識。三十八歲時,他擔任太史令,得以接觸漢朝宮廷的豐富圖書和檔案。然而,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因替李陵辯護,他遭受牢獄之災,身心備受磨難。
太史公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曾言:“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此謂李將軍也。我觀察到李將軍為人誠懇樸實,心口如一。他去世時,無論知或不知情的士人都為之深感哀痛。他的忠誠和誠信贏得了士大夫們的尊敬。有句諺語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雖然這句話看似微小,但卻能啟示深遠的意義。”


(責任編輯:佚名)